「火候」一詞的使用,並不局限在廚房。更能用來評價處世的修養,以及為人的境界。
做人的品性,都藏在一雙筷子,一頓飯中。
前幾日有個相親約飯經歷,在網上引起了熱議。
一小夥子拗不過母親要求,和一位幼師打算見一面。介紹人說,這姑娘長相好看又很禮貌。
兩人約在日料店,姑娘姍姍來遲,遲到半小時才出現。坐下後,也沒問小夥子有沒有忌口的,隨著自己心意點了單。
菜差不多上滿了,姑娘說讓手機先吃,於是一頓拍拍拍。
拍完吃了幾口,就說飽了。菜還剩下很多,但姑娘堅稱自己要減肥,不吃了。
氣氛挺尷尬,姑娘又說,自己有朋友在附近逛街,喊過來一起吃好了。
小夥子心想也行,免得浪費。
等朋友來了,小夥子傻了。一下來了四五個女孩子,坐下之後,幾個人又點了不少菜。
幾個女生一邊吃一邊聊天,幾乎當小夥子不存在。
終於熬到飯局結束,姑娘們提議去酒吧喝一局。小夥婉拒,起身準備去結帳。
小夥一看近5000塊,原本想結帳走人,但又氣不過當冤大頭,和前臺打了招呼讓姑娘付,便「溜了」。
路上,小夥子給姑娘發了消息,並轉帳一千,付了自己那部分的錢。
姑娘自然是把他痛駡一頓,痛斥他小氣又奇葩,之後拉了黑名單。
有網友說:相親約飯遇「奇葩」的事,不算少見。但這件事上,我卻認為,姑娘的吃相過於不雅。
小編碎碎念:
相親吃飯,大部分人都似乎都默認由男方買單。買單爽快的男人,就是大方。買單磨蹭的男人,就是不靠譜。
這樣的判斷標準,未免偏頗。
何況小夥子明確支付了自己的份額,從吃相上來看,比姑娘好得太多。
很多時候,一個人人品如何,看看吃相,也能看個八九不離十。
正如有句話說的:三杯兩盞小酒,兩碗一碟飯菜,吃著吃著,本性也就暴露出來了!